不過,部分領域涉企違規收費問題仍時有發生,形式上也更具隱蔽性。明目張膽的亂收費少了,借助行政權力或利用自身優勢地位“搭便車”“打擦邊球”的亂收費卻花樣頻出。并且,經濟發展壓力越大,對企業亂收費的沖動也越大,企業成了某些人眼中的“唐僧肉”,對此已是苦不堪言。究其原因,背后往往是權力任性和利益驅動。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聚焦的交通物流、水電氣暖、地方財經、金融、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等領域,正是與企業生存發展息息相關、社會反映比較強烈、問題比較突出的領域。
比如,
在交通物流領域,有的單位以疫情防控為名向企業強制攤派,有的利用承擔疫情防控任務巧立名目,違規收取多種費用、隨意提升收費標準、擴大收費范圍;
在地方財經領域,存在降費減負助企紓困政策未有效落實、采取打折扣搞變通方式侵蝕降費減負紅利、相關政策紅利未及時有效惠及市場主體等問題;
在金融領域,存在未按照規定披露服務價格信息、超出服務價格公示標準收費、只收費不服務或者少服務、利用優勢地位轉嫁應由金融機構承擔的費用、貸款強制捆綁金融產品或服務等問題。
再比如,
在水電氣暖領域,存在不執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、利用壟斷地位轉嫁應由自身承擔的費用、自定標準自設項目收取費用、對計量裝置及強制檢定違規收費等行為;
在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領域,有的行業協會商會強制或變相強制企業入會并收取會費、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準,強制市場主體為行業協會商會贊助、捐贈,強制市場主體付費訂購有關產品……